2023年12月

上个周末,新浪微博的服务器又经受了一场突如其来的考验。7月28日下午,曾是“明星夫妇”的演员文章和马伊琍,同时在自己的微博上公布了离婚的消息,迅速引爆了一波网络舆论热潮。由于许多影视明星都喜欢在微博上公布自己的情感动态,“围观”微博服务器在类似事件发生时被热搜挤爆,几乎成了年轻网民喜闻乐见的“保留节目”。一时间,与文章和马伊琍婚变有关的信息,迅速填满了很多年轻人的社交网络。不论此前对这对夫妇的了解是多是少,在大氛围的影响下,大家似乎都自愿或不自愿地卷入到了“吃瓜”的热潮中,仿佛谁不关注,谁就落后了一般。

  关注娱乐明星的私生活,已经成了网络上的一道“景观”。范冰冰、李晨、赵丽颖、冯绍峰、薛之谦、李雨桐、文章、马伊琍……不管其“咖位”大与小,其感情历程顺遂或坎坷,当其私生活动态被传到网上时,无一例外都受到关注。某种意义上,“吃瓜群众”可谓是网民中最具规模性与代表性的群体,也是年轻人网络生活的一个缩影。

  所谓“吃瓜”,最主要的精神内核,一是“看热闹”的好奇心,二是“事不关己”的疏离感。人人皆有好奇心,而年轻人的好奇心又尤其旺盛,因此,对各种足以引起人关注的事件充满好奇,可谓人之常情,这也是人们选择“吃瓜”最主要的动力。然而,带着好奇心去探究事物,和“吃瓜”又不能简单地等同起来。人们很少会用“吃瓜”去形容对严肃、深刻的话题与事件的探究,往往用其形容那些对引人注目却又无关紧要之事的围观。

  明星的私生活,恰恰具有“引人注目但又无关紧要”这个看似自相矛盾的特质,因此自然而然地成了年轻网民们最大的“瓜田”。从这个角度上看,与其说是明星通过炒作操纵了网民的关注焦点,倒不如说是年轻网民自身的偏好,赋予了这些明星额外的光芒。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娱乐方式,今天的年轻人将围观明星八卦当做一种减压手段,倒也无可厚非。但是,面对这种热衷“吃瓜”的风气,我们终究免不了要问:“吃瓜”这种事不关己的心态,为何会流行于网络舆论场?

  事实上,打开微博,我们会发现,在与社会公平、正义相关的话题上,网民们并不缺乏讨论热情。但细究下去却会发现,关心这些话题的,多是有一定网龄的“老网民”,越是年轻的网民,越显得“出世”“避世”,更关心那些轻松的话题。

  之所以如此,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共讨论的质量因为互联网上戾气的增强而变低,新生代的网民对此难免厌倦,不愿参与其中。有理有据的“君子之争”,逐渐被网络上的暴躁风气“碾压”,许多网民不再将互联网视作一个可以认真讨论、互相说服的空间,而将不同观点的交锋,也时常成为你死我活、谁先把对方骂倒算谁赢的无聊争斗。这种低劣的讨论,自然会让年轻人感到无聊,转而关注那些热闹非凡却无关紧要的明星私生活。

  当然,这并非网络舆论应有的正常状态,更不意味着这样的局面没有改善的空间。对于公共事务漠不关心,对各种绯闻八卦充满热情,对年轻人而言,无论如何算不得一种健康的思维模式。但是,在这个问题上,指责年轻人“无聊”显然有失公允,为他们打造更好的公共讨论的空间和平台,显然比指责他们只知道关心明星私生活更有意义。

直播平台应加强监管谨慎提供展示机会

近日,王思聪与一位女网红孙一宁的微信聊天记录被公开后迅速登上热搜,引发广大网友的“吃瓜”热潮。随着两人的互怼升级,孙一宁被挖出一些黑料。然而,黑料并没有消减网友们的热情,反而让该女网红直播间的人气暴涨,收入直线上升。

这并非个例。近年来,一些网红靠炒作聚集人气,甚至出现黑料越多直播间人气越旺的情况,还有一些劣迹艺人甚至吸毒艺人也通过直播重出江湖,靠粉丝刷礼物捞金,赚得盆满钵满。

喧嚣过后,不禁让人反思:对劣迹艺人和被曝黑料的网红,网络直播平台是否应当继续为其提供展示机会甚至是推广服务?平台在监管方面是否尽了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来看网红孙一宁,4年前其以网名“我又杀猪了”进行直播,因颜值颇高,在短短几天内便圈粉18万人。之后却被接连曝出在收了推广费后拒不履行推广义务,甚至在收了甲方寄来用于拍照的名牌包后拒绝归还等黑料。孙一宁因此选择退网,消失在公众视野中。

4年后,因在网上与王思聪互怼,孙一宁重新收获大众目光。随后,她在个人微博上曝出了自己和王思聪的聊天记录,迅速成为热点事件。

2021年6月16日晚,孙一宁在网络平台直播两个半小时,没有带货也没有才艺表演,只是和网友打了一番嘴仗,粉丝数却从76.9万一路飙升到近500万。据知情人分析,按分成规则,就这一场直播,孙一宁可以获得约35万元。

被曝黑料,互挖隐私,却靠此收获人气大赚特赚,其过程着实令人吃惊咋舌。

但类似的情形并不鲜见。如郭美美出狱后依旧选择“放飞自我”,在网上又是晒豪车、名包,又是炫全款买房,并搞起了直播,几个月粉丝量就破百万。最终带货翻车,因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减肥类保健食品而被抓。

前不久,曾因涉毒被行政拘留的劣迹艺人柯震东也上线搞起了直播,据称,当时直播间的人数也是噌噌地往上涨。其间,柯震东还连线当时与其一起涉毒的艺人房祖名,嬉笑着为自己之前所犯的错误道歉。

还有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辛巴燕窝事件,因把糖水当燕窝卖,市场监管局对此立案调查,辛巴的相关直播平台账号被封禁60天。消失100多天之后,辛巴复出,当天其团队为了直播派出保安“封路”,导致当地群众怨声载道。对此,人民网发表评论称:“对于任何网红来说,如果老以丑闻糗事、出格言行而红,注定是一个相当危险的信号。辛巴,好自为之。”

客观而言,近年来,随着直播短视频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人通过直播平台走红,其中绝大多数是在创作领域不断耕耘的内容生产者,靠劳动赚钱致富。但也不乏劣迹艺人、黑料网红。

对此,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表示,文化行业应当坚持双效统一原则,即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当前文娱行业中的确存在唯流量论、一些人员炒作负面劣迹、博眼球出位的问题,对社会风气起到了不良的导向,特别是容易对未成年人的“三观”产生负面影响,也不利于文娱行业健康长远发展。

在上海恒衍达律师事务所律师王艳辉看来,有劣迹的人员靠炒作负面或一些不良事件吸引关注是违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行为,不应被追捧。这一方面暴露出,少数公众人物为了所谓的“热度”和“红”而不择手段,另一方面反映出群众的跟风心理,并不去思考此类行为的本质。不良事件和劣迹艺人已经背离主流道德观念,应当被社会所丢弃而不是盲目追捧。

“实际上,国家网信办2019年发布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就曾明确规定,网络信息的生产者应当采取措施,防范和抵制制作、复制、发布含有炒作绯闻、丑闻、劣迹,宣扬低俗、庸俗、媚俗内容等不良信息和内容。”郑宁说。

近日,国家网信办部署开展2021年“清朗·整治网上文娱及热点排行乱象”专项行动,针对网上文化娱乐乱象问题,重点整治互联网盲目模仿、低俗恶搞、内容涉黄、浮夸出格等各类低俗化娱乐化炒作乱象,严厉打击各种以吸引眼球、追求流量为目的的违法违规和违背社会公序良俗原则的网络行为,严厉打击网站平台炒作违法失德人员、劣迹艺人行为。

“因此,相关平台应该立即采取措施,防止和及时制止此类人员和事件的发布、传播。”郑宁认为。

王艳辉对此也颇为认同。她说,此类人或事各大网络平台应当谨慎提供曝光机会,而不是唯热点论。劣迹艺人本身违反了法律法规,或违背了公序良俗,这些人原本是公众人物,已不适合再次出现在大众面前。而平台提供展示机会,会让大众的目光聚焦在这些人身上,从而带坏社会的风气,使整个网络环境充满炒作的气息,不利于娱乐行业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粉丝自身的身心健康。

王艳辉说,网络平台从道德的角度有义务监管相关行为,如果放任劣迹艺人、黑料网红低俗炒作,会严重扰乱网络传播秩序,传递错误导向,侵害公民合法权益,尤其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感。相关网络平台应当坚持正确价值观导向,依法从严监管,营造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

对于如何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郑宁建议,执法部门应加强执法和监督,网络平台应切实履行主体责任,采取必要措施。此外,相关行业协会也应加强自律,对这种行为实行联合抵制。

王艳辉建议:“首先,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相关企业经营活动的检查,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依法惩戒;其次,网络平台应当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坚持守法合规经营,维护互联网传播秩序,例如加强清理短视频的违规信息,关闭违规的直播间,关闭违规的账号等,不给违反道德的人或事获得利益的机会;再次,广大网友要擦亮自己的眼睛,对不良事件和劣迹艺人做到不追捧、不关注;最后,立法层面也要抓紧跟上,对于超越法律底线的行为可以在社会治安方面的法律中进行规制。”

一起“吃瓜”

热҈热҈热҈
进入黄梅天后,
上海也加入了高温群聊蒸桑拿
今天是上海入梅以来第7个高温日!
最高气温预计突破36℃

今天还是“小暑”节气!

意味着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到来!

后面还会伴随着

一个加长版三伏天!

(长达40天)

上海的旁友们

准备开始切西瓜降温了伐?

魔都人民“吃瓜”历史,你又了解多少?

侬晓得吗?

上海人夏天爱吃西瓜

可是出了名的!

据统计全国各省市中
上海是吃瓜第一名的城市

也就是说,

全国每卖出5个西瓜,

就有1个是上海人吃掉的。

但是侬晓得老早底

上海人吃个西瓜有多难?

西瓜——登上报纸的大明星

不像现在

电商下单或者水果店

随处都能买到西瓜

老早底,

上海人买瓜要去超级壮观的西瓜市场!

1936年,苏州河边的西瓜交易摊位 图@市地方志办公室

20世纪30年代之前,

自福建路北京路的转角上起,

一直至老闸桥和南苏州路,

近2000米的街道,

几乎都堆满了小山一般高的西瓜。

20世纪30年代,老明信片上十六铺码头装运西瓜的场景 图@市地方志办公室

1987年,静安曹家渡还拥有一个专门的

西瓜批发交易市场,

那场面让小侬惊呆:

一眼望过去,碧绿的瓜皮、

沙红的瓜瓤几乎淹没了苏州河,

就连运输过程中破损被丢弃的西瓜,

也会被附近居民端着脸盆挑走。

1983年,苏州河西藏路桥以西的果品交易码头,可见许多运输西瓜的船只 图@市地方志办公室

西瓜上市的时候,

享受的可是

上海滩大明星一般的待遇

——是要上报纸头版头条的。

最简单粗暴的就四个大字:

“瓜王到沪”

业内顶刊《申报》直呼

“夏季水果,王的西瓜”!

在当年的上海滩,西瓜有多火呢?

就连上海新华书局新出的小说,

都要蹭一波西瓜的热度

“吃西瓜可以解渴 看小说可以避暑”

凭证西瓜

而西瓜

被人称作“天生白虎汤”。

早在上世纪70、80年代

上海“买西瓜难”,人多瓜少,

只有发烧38.5度以上

凭病历卡才能买西瓜,

否则只能“望瓜兴叹”。

那时候上海人买西瓜要排队,

为防止有人插队,

大家会在左袖上用白粉笔写上号码。

买西瓜想浑水摸鱼?门都没有!

那时西瓜还是限购的!

那时候还有西瓜瓤买,

家家人家会带着“钢钟镬子”去排队,

三分或者五分钱一斤,

能买到一锅子红的黄的、

熟的生的西瓜瓤,

就像今天中了彩票头奖一样开心。

那时还不像现在到处有水果店,

西瓜都是到福州路浙江路口的南货店

排队凭证买西瓜。

堂吃西瓜

上世纪70年代,

堂吃西瓜曾经在上海风行一时。

所谓“堂吃西瓜”,

就是在店堂里面吃西瓜。

据说,那时堂吃西瓜也要排队,

店里供应切好的西瓜,

顾客挑选后称好分量,

付钱后,坐在店里面吃,

一张八仙桌,

常常要围坐七八个人,

大家各人吃各人的。

西瓜肉归你,

西瓜籽则要放到桌子当中的搪瓷盆子里。

这是为了保证优质西瓜的纯正血统,

不起眼的西瓜种子,

也要郑重其事保护起来的。

有的上海人为了吃到

日本进口的西瓜

会专程跑到南京路堂吃

因为当时这种西瓜只有堂吃供应

据说瓜从日本引进。

花皮黄瓤西瓜的“大和冰淇淋”

定名“华东26号”,

还有个“新大河”定名“华东24号”,

花皮红瓤西瓜。

图 @上海人家AB面

那时西瓜的价钱是一角一斤,价廉物美。

一般每人消费三四角钱。

现在堂吃西瓜早已不见了,

但很多老上海人对这段集体记忆还是津津乐道。

那么,侬还记得

老早底的西瓜品种有哪些伐?

快跟着小侬一起来“吃瓜”!

解放西瓜

解放瓜和现在“8424”
外貌差不多1949年新中国成立,

“解放“两字在社会流行,

什么解放车、解放包、解放帽......

不久餐桌上便出现了解放瓜,

又称“华东24”。

是上世纪50年代江苏省农科院培育的中型西瓜,

肉质脆,甜度中等。

外皮带绿白条纹的解放瓜,

在市场首屈一指,独霸市场多年。

新疆炮台红

新疆炮台红是一种墨绿色的“枕头瓜”

瓜瓤红得像炮火

大的重二十斤。

食之眼目清凉、养胃轻身,

老底子是消夏祛暑的良物,

据说小孩子吃了不生痱子。

图 @石榴云 新疆日报

为了吃上这口西瓜,

大家也是使尽浑身解数,

当时有亲戚去援疆的上海人,

甚至会托到上海的列车员

带新疆的西瓜回来吃,

如果有幸能吃上

墨绿的“炮台红”或是沙瓤的“解放瓜”,

那真是能四处炫耀。

平湖西瓜

老早底上海人吃到的瓜瓤黄色的

几乎都是浙江平湖产的平湖西瓜

平湖西瓜皮薄、肉脆、

汁多爽口、味清甜、

皮色乌青瓜瓤火黄

外形像橄榄球似的

又被称之为“枕头瓜”

主要品种有马铃瓜、三白瓜
有“江南第一瓜”美誉

图@浙江新闻

过去还被列为贡品

甚至远销东亚。

台湾黑皮瓜

还有一种是“台湾黑皮瓜”,

它皮色较深,圆圆的、

没有斑纹长得像冬瓜一样

三林塘西瓜

在”南汇8424'之前
历史上“三林塘西瓜”也曾显赫一时。

《上海县志》中也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向以三林塘产雪瓤蝴蝶子为最佳,近则稍逊。有名洋西瓜者,细皮、白瓤、红子。又有马铃瓜,椭圆、小如碗。又有崩瓜,长如枕。均极甘。”

20世纪30年代后,

“三林塘崩瓜”开始名噪沪上皮薄,

熟瓜弹指即破,雷震可崩,

雷雨后常瓜破满地,

形椭圆如马铃,人呼马铃崩瓜,

浦东浦西地区普遍引种。

此后,该品种名声远播,被日本引种。

南汇8424

“8424”,

一串上海人都懂的“神秘代码”,

上海人夏天的心头好!

为什么西瓜用数字做名称?

这是西瓜种子的代号。

其中,“84”代表的是1984年,

“24”是第24组培养种子的意思。

2009年,上海市场中促销的8424西瓜 图@市地方志办公室

图 @上海网络辟谣

“南汇8424”

个头均匀、花纹鲜明、皮薄肉红、

脆甜多汁这种西瓜一经问世,

就以稳定的高质量发挥狂揽各种西瓜评比奖项,

在上海市历年优质西瓜评比中屡夺金奖,

也屡获中国农博会金奖等荣誉。

2010年6月,上海市农委组织全市西瓜评比 图@市地方志办公室

几十年来,

对于上海人而言西瓜只分两种:

8424和其它。

如今,市面上平湖瓜偶尔还能见到踪影,

而解放瓜、台黑瓜早已没了影子,

你的记忆里还有哪些瓜?

欢迎补充哦~

上海人吃西瓜的讲究

回想小辰光放暑假的大热天,

西瓜小贩是挑着担子到弄堂里来吆喝的:

“西瓜要伐——西瓜喔——”,

“老虎黄西瓜要伐——老虎黄西瓜哦——”,

一口浦东口音,声音响亮,

上海闲话讲就是“刮喇松脆”。

姆妈从窗外一望,

便使劲叫唤:“买西瓜——”,

于是便跑到楼下天井去挑西瓜。

上海市区街头的流动瓜贩 图@市地方志办公室

买了西瓜放在网袋里,

然后吊挂在一口井中,

这个事儿小孩最起劲,

放在井中的西瓜,

到下午三四点钟吃,

冰冰凉凉,至今难忘,

如今冰镇西瓜是再也没有那个味道了。

会做人家的上海人西瓜吃完也不浪费,

西瓜皮用盐腌一下,

次日可用,切成小块,炒来吃,

如果在菜场能买到毛豆的话,

那么西瓜皮炒毛豆子

可算是一道时鲜菜了,

大家可以饱餐一顿;

再者,把西瓜子洗净晒干,

每次一小撮,积累到到秋天,

就是满满一饼干听的瓜子。

到冬天每次炒一小碗瓜子,

大家围在一块儿分享。

上海人有种说法,

立秋应该是最后一次吃西瓜的日子,

因为西瓜性凉,再吃就要闹病了。

怪勿得姆妈小菜场回来,

说起立秋一过,

这礼拜西瓜的价钿

是一天比一天便宜。

每每吃西瓜的时候,

总会想起老早底的那些往事。

作为上海小囡

你有没有关于夏天吃西瓜的回忆?

欢迎留言分享哈~

夏日必备的西瓜,

冰镇一下,沁人心脾,

简直是消暑利器。

“西瓜热量太高”“西瓜太甜了,等于直接吃糖”“吃隔夜西瓜险些丢掉性命”“吃隔夜冰西瓜等于一口吃下8400个细菌”……网上一直流传着很多关于西瓜的传言,令许多靠冰西瓜“续命”的“吃瓜群众”瑟瑟发抖。

隔夜西瓜到底能不能吃?

把表层切掉有用吗?

到底如何安心吃瓜呢?

马上来分析

↓↓↓

热量高糖分多,1个西瓜=6碗米饭?

西瓜含水量的确很高,但是热量没有那么夸张。100克西瓜果肉的热量在27千卡左右;100克苹果的热量有57千卡,是西瓜的两倍。西瓜之所以尝起来甜,主要是因为果糖含量较高,它的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之比约是 5:3:1。尤其是果糖在低温时甜度会增高,因此冰镇西瓜吃起来感觉会更甜。

要说减肥完全不能吃西瓜,那确实有点冤。

一口隔夜瓜,8400个细菌?

“一口吃下8400个细菌”的说法最早出自于央视《健康之路》的一个节目,其中的一个实验显示,实验人员分别用普通切肉的菜刀和专用刀板分别切取西瓜,封上保鲜膜隔夜保存后检测西瓜面,得到了差异巨大的数据。用专门的砧板和菜刀切取的西瓜,每25克西瓜中检测出45个细菌。而切肉菜刀处理过的西瓜,每25克西瓜中竟检测出8400个细菌。

8400这一数字上看去很多,但对比其他食品,这个量完全是小巫见大巫。比如婴儿配方食品,我国国标对它细菌总数的限量值是10000个/克,大家在冷饮店里买的奶茶、果茶细菌总数标准是不超过50000个/克。

那隔夜西瓜到底能不能吃?关键看西瓜是否被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李斯特菌等有害细菌污染。有人说把表层切掉就可以了,但这种做法并不能完全“灭菌”。

怎样吃瓜更健康?记住这几点

1、先洗手,再洗瓜;

2、切西瓜和生肉的菜板、刀要分开用;

3、切开的瓜尽快贴好保鲜膜放冰箱,储存时间别超过2天。

春眠不觉晓,吃瓜不觉饱!

西瓜虽好,但也不要敞开吃!

川观辟谣,带你避坑

跟我们一起

把辟谣龙门阵摆起来吧

谣言不息,辟谣不止。

眼下,河南许昌襄城县的4000多亩西瓜迎来丰收,每天有300多吨的西瓜从这里走向全国各地。采摘、装箱,田间地头一派忙碌,也吸引了多地客商前来收购。

  河南襄城:4000多亩西瓜迎来丰收

  近段时间,正是襄城县尚庄村大棚西瓜上市的时节,每天从外地收瓜的客商往来不断。韩仁安是专门从驻马店赶来的西瓜收购商,他已经是第五趟往返尚庄村了,这一趟计划收购2万斤西瓜。

  目前尚庄村西瓜的种植面积共1500亩,每年可迎来两茬采摘。经过测算,今年当地西瓜的亩产量在6000—8000斤,为了进一步满足市场要求,近年来当地从传统的陆地西瓜品种,扩大到了大棚西瓜、麒麟瓜等多个品种。这样一来,既延长了西瓜的采摘季,更重要的是,多品种的种植有利于西瓜提前上市,抢占市场,卖个好价格。由于经济效益可观,目前在襄城县,西瓜的种植面积已经扩大到了4000多亩,瓜农的亩均收益近万元。

  湖北蕲春:20多万亩蕲艾开镰收割

  五月蕲艾香,收获正当时。近日,湖北黄冈蕲春县20多万亩蕲艾迎来丰收季。

  在湖北蕲春县赤东镇五斗地村,放眼望去满眼苍翠,一株株艾草身姿挺拔,长势喜人。农户们正忙着收割蕲艾,田间地头一派繁忙的景象。近年来,当地大力实施蕲艾种植,通过种植良种化、规模化、生产机械化等举措扩大种植面积、提高蕲艾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