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能被选到课本中?
聊一点不一样的吧,记叙文的架构。
书法里有个说法,写好了永字,就是写好了汉字。因为永字涵盖了汉字的所有笔画,写好了它,就掌握了
汉字的基本结构。
《记承天寺夜游》 也有类似的作用。学好了这篇短文,就可以掌握写记叙文的基本技巧。在此,我简单归
结为“记叙文五法”。分别是:
时间,因果,过程,事物,省思。
这是步步递进,条理清晰的,没有丝毫赘笔。
元丰六年 十月十二日夜。
这是交待时间背景,其中夜的特色,突出这一刻的与众不同。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这是交待本次出行的原由,月色入户是直接原因,无与为乐者是寻张怀民的另一重原因。突出这一夜能出
行的关键因素,有景有人。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这是交待本次出行的地点,找到张怀民时是怎样,两人走到了哪里。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这里交待本次出行看到的东西,突出这一夜事物的具体情况,详细面貌。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这里进行了升华,通过自己的思考,对本次出行的意义进行提炼,让这个夜晚和这次出行有了本质的不
同。
时间,因果,地点,事物,省思。一句一个要素,八十多个字,就讲出来一个有情况有特色的故事。
你如果想进行扩展,在每一个元素上可以进行发挥。八十个字可以变八百,甚至八千。
非常凝练完整。所以你要是学到了他的这种架构,想写一篇有景物有思考的记叙文,那是手到擒来。
举例子,我就按照他的这个套路,随便框,写一个我吃腊肉干锅的记叙文。
今年中秋节(时间)。
放假了我还在上班,很思念家乡。中午的时分,忽然想吃老家的腊肉干锅,可是一个人吃不完,就去人力
办公室转了一圈。(因果,加班想家,想念故乡的味道)。
刚好同事也在,便和他一起,去恩施小店。(地点)
店员们穿着土家族衣服,说着恩施方言。墙壁上有一个老物件,很像我爷爷的背心。走进一看,只是一个
蓑衣。(事物)
其实哪里找不到一家恩施人开的餐馆,哪里看不到一件这样的蓑衣呢?只不过此时回不到家的人就我们两
个罢了。(省思)
这是纯示例,不是正儿八经的写记叙文。但读起来是不是很清晰,而且透着那种淡淡的真真的情感。
所以这篇文章很有意思,分析苏轼的情致的人太多了。我就单单从这篇文章的行文结构简单解读一下,学
好这个,模仿他写记叙文的手法。你可以把记叙文写得出类拔萃,一件简单至极的事情,你也可以写出花
来。
而且你一旦掌握了这种手法,你会越写越有味道,越写越真的。因为你将懂得怎样去深挖自己的所见所得
所悟。
写文章,就是发现自己。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