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情感励志 下的文章

1.那没办法了,要媳妇儿就得想办法戒烟
2.既然换对象不现实你就戒烟,没有其他办法,不然以后结婚怀孕你戒起来更痛苦
3.我们生小孩的时候买了一个800多的婴儿车,老丈人说800多好贵,我给他算:你一天就是抽最便宜的8块一包的烟,就算2天一包,一个月也要15包,120块,一年就是1440块,都块买两个婴儿车了,还不算你喝酒呢。所以,我这既不喝酒,也不抽烟的,每年省这么多钱,买个800多的婴儿车其实也没啥。

阅读更多

"坐",有多种解释,其中包括"坐着"。 请问, 教科书依据什么排除了"坐着" ,而把它解释成 "因为" 。

"停下车坐着欣赏枫林的夜景" 完全说得通,为何不这样翻译 ?

或者说,依据什么排除了这种翻译 ?

以下是最初的问题描述。


古人(包括唐朝人)用"因"表示因为 ,从来不用"坐"表示因为(也许有点武断,后面会找补回来),这里的"坐"就是字面意思,坐着的意思。

可教科书为何把"坐"解释成 "因为" , 有什么依据 ?

一首表达意境和心情的诗,要的就是流水一样的自然感觉,作者需要强调其中的因果关系吗 ?

也许有大聪明会反驳说,错了,是"停车坐爱枫林晚" 。

那不是重点, 不管是 "坐看" ,还是"坐爱" ,都是 坐 + 动词,"坐"应该是个副词;

重点是 教科书为何把"坐"解释成 "因为" ? 有什么依据 ?

退一步说,就算杜牧在此想表达"因为"的意思,那他完全可以写成"停车因爱枫林晚"。

还可以再退一步说,就算古人也用"坐" 来表示因为,那凭什么说此处的"坐"就是因为的意思,而不是坐着的意思 ? "停下车坐着欣赏枫林的夜景" 完全说得通,凭什么说此处的"坐"不是坐着的意思 ?

不能因为前人把"坐"解释成因为,我们就跟着照单全收, 谁能保证前人一定是正确的 ?

许多答主费劲心机,证明了"坐"的多义性,但依旧无法说明为何《山行》里的"坐"不是坐着的意思。

/////////////////////////////////

《晏子使楚》:王曰:何坐?曰:坐盗。

王曰:何罪?曰:罪盗。

/////////////////////////

自然语言有歧义是难免的,教科书应提供开放式解读,别动不动就搞标准答案。
阅读更多

聊一点不一样的吧,记叙文的架构。
书法里有个说法,写好了永字,就是写好了汉字。因为永字涵盖了汉字的所有笔画,写好了它,就掌握了
汉字的基本结构。
《记承天寺夜游》 也有类似的作用。学好了这篇短文,就可以掌握写记叙文的基本技巧。在此,我简单归
结为“记叙文五法”。分别是:
时间,因果,过程,事物,省思。
这是步步递进,条理清晰的,没有丝毫赘笔。
元丰六年 十月十二日夜。
这是交待时间背景,其中夜的特色,突出这一刻的与众不同。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这是交待本次出行的原由,月色入户是直接原因,无与为乐者是寻张怀民的另一重原因。突出这一夜能出
行的关键因素,有景有人。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这是交待本次出行的地点,找到张怀民时是怎样,两人走到了哪里。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这里交待本次出行看到的东西,突出这一夜事物的具体情况,详细面貌。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这里进行了升华,通过自己的思考,对本次出行的意义进行提炼,让这个夜晚和这次出行有了本质的不
同。
时间,因果,地点,事物,省思。一句一个要素,八十多个字,就讲出来一个有情况有特色的故事。
你如果想进行扩展,在每一个元素上可以进行发挥。八十个字可以变八百,甚至八千。
非常凝练完整。所以你要是学到了他的这种架构,想写一篇有景物有思考的记叙文,那是手到擒来。
举例子,我就按照他的这个套路,随便框,写一个我吃腊肉干锅的记叙文。
今年中秋节(时间)。
放假了我还在上班,很思念家乡。中午的时分,忽然想吃老家的腊肉干锅,可是一个人吃不完,就去人力
办公室转了一圈。(因果,加班想家,想念故乡的味道)。
刚好同事也在,便和他一起,去恩施小店。(地点)
店员们穿着土家族衣服,说着恩施方言。墙壁上有一个老物件,很像我爷爷的背心。走进一看,只是一个
蓑衣。(事物)
其实哪里找不到一家恩施人开的餐馆,哪里看不到一件这样的蓑衣呢?只不过此时回不到家的人就我们两
个罢了。(省思)
这是纯示例,不是正儿八经的写记叙文。但读起来是不是很清晰,而且透着那种淡淡的真真的情感。
所以这篇文章很有意思,分析苏轼的情致的人太多了。我就单单从这篇文章的行文结构简单解读一下,学
好这个,模仿他写记叙文的手法。你可以把记叙文写得出类拔萃,一件简单至极的事情,你也可以写出花
来。
而且你一旦掌握了这种手法,你会越写越有味道,越写越真的。因为你将懂得怎样去深挖自己的所见所得
所悟。
写文章,就是发现自己。
阅读更多